第240章 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(3 / 3)

加入书签

高弦过来视察的时候,这里已经被布置得井井有条,一点也不比正式学校的条件和风貌差,看得他这位大老板,欣慰地点头不已。

这一届学生总共招了八十人,基本上都是为环宇电子定向培养,加上授课老师、行政人员等等,整个学校大约有一百来人。

高弦在办公室,还看到了一个熟人,他租住唐楼的邻居,那位痴迷于炒股的谭国麟谭老师。

见到高弦时,谭国麟并没有因为和高弦早就认识的渊源,过来套近乎,攒资本,而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。

见此情景,高弦便明白了,这位的心情,非常复杂,羞于见到熟人。

比如霍应东的有荣工程公司,承接了港澳两地大量市政设施建设项目,又在荷兰、文莱搞过港口项目,其成功背后都离不开,自家培养的工程人才。

再如包裕刚、董昊云这样的船王,同样有自己的职业教育机构,帮着培养合格的船员。

船王董昊云在前年,也就是一九七零年,花三百二十万美元,买下全球最大最豪华的邮轮,有“大西洋第一夫人”称号的伊利莎白皇后号,并计划耗资一千二百万港元,将其改装成一所教育用途的流动大学,取名为“海上学府”。

这么大的手笔,足见船王董昊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了。

不过,可惜的是,伊利莎白皇后号因为一场大火而烧毁,“海上学府”计划也随之泡汤。

即便遭受如此沉痛的打击,董昊云仍然准备再买一艘稍小一些的船,来继续完成这个计划。

这些大人物对教育的热情,自然离不开本身的事业对人才的饥渴。

高弦现在同样面对人才的困扰,否则的话,他也不至于把环宇电子制造电视机的业务,放到星加坡去了。

如今,高兴集团完成组建,具备足够的号召力,招收香江的年轻人,进行职业教育,以填补基层专业人才的窟窿。

高兴集团的职业学校,由尚华文化牵头运作,校舍在牛奶公司位于九龙的一座放弃不用的仓库,包括了教室、办公室、食堂、宿舍、操场等等设施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