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七章 反应过激(3 / 3)

加入书签

“对,按照探子的记录,李纲已经完全探明了我们兴汉盟,知道的太多了。”徐忠道:“我总觉得,让他们就这样回到道江南有些不妥。”

“你反应过激了,我们兴汉盟的制度虽然比赵国优越一些,但是并不适合现在的赵国。”刘信启道。

社会制度是否适合当时的社会,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。
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在封建社会,为什么会适用于分封制,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信息传递速度和资源运输距离。

一个消息从国家边境传递到权利中心都需要一个多月,再加上反应和回信时间,估计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。这种问题处理速度,真有敌情,估计等命令到达,边境都被敌国都打穿了。

“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决断。”

“什么?”刘信启看徐忠的面色认真了许多,知道这件事确实让他难以抉择了。

“您还记得之前去杭州时拜访的李纲吗?”徐忠问道。

“记得,前赵国左相,怎么了,他去世了?”刘信启问道。

在这个医疗不发达的时代,人的平均年龄并不高,上次见李纲的时候,刘信启看到他的年龄已经很大,猜测是不是老人有了什么三长两短。

对于国家境内的突发情况处置也是同样的道理,所以只能分封,将权力中心分散,分散到国家的各个地方,提高信息处理速度。

“不是。李纲来蓬莱了,许翰带来的。”徐忠回道。

“什么!!上次让他来,他不来。这次怎么会主动过来?”刘信启疑惑。

“这是他们的跟踪记录简要汇总,您看一下就明白了。”徐忠地上一叠纸张,厚度达到了一指。

刘信启接过后打开查看,发现是谛听探子追踪李纲两人的记录,不过这份并不是详细记录,而是经过筛选汇总之后的版本。

快速的翻看了一边,刘信启明白了:“你是不是在纠结,要不要放两人回江南吧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