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2章 两件大事(3 / 3)

加入书签

言下之意让苏德亨通跟教育产业基金展开竞争,区正府只当裁判。

此时尹全才已得到徐仁聪“指定投资商”的指示——事情总是一环套一环,孔平生以支持曹操抗衡乔大超青睐蒋震,按理徐仁聪应该与市委书计统一战线,不过此前蒋震谈判未果与蓝京翻脸,曹操又是伊宫瑜介绍来的,局势混乱而扑朔迷离,徐仁聪不便轻易下注,只能从源头着手,反对蓝京“市场化竞争”思路,而改以更加高效的指定投资商模式。

至于指定哪位投资商,后面再看呗,因为指定本身就意味着超越了区正府权限,必须拿到区常委会讨论并提交市委批准,到时让孔平生跟乔大超较量腕力去吧。

尹全才话一出口,蓝京便看破其深思熟虑的算计,也感叹区委那边有丁岩,正府这边有尹全才,两位虽说略微拘泥刻板了些,客观来说比佑宁耿啸林的左膀右臂要强,硬怼起来着实有些吃力……

那些省市领导难道都是呆子,心甘情愿被曹操拉虎皮作大旗?

一方面曹操说的那些资源十句里面恐怕只有两句真的,即使如此也了不得了,没人敢冒风险得罪他;另一方面到这样的层面只要敢厚着脸皮往高处吹,被揭穿的概率远远低于街头招摇撞骗,本质上曹操跟蒋震的套路其实差不多。正如蒋震千真万确在沿海各省拿了那些地皮,没有来自“上头”鼓励加支持肯定办不到,曹操能办下以京都打头的教育产业基金牌照,本身就象征着雄厚实力,谁都知道投资教育产业可以减免税,外面还加层基金的护身符,但一年到头能批完所有手续的屈指可数。

因此并非随便哪个都能吹牛皮,前提得有吹牛皮的本钱。

况且站在省市领导角度,工作的方针正策其实不存“正确或错误”,而是屁股决定脑袋,坐在哪个位置说什么话。

曹巍以前主抓工业生产,深知整合产业做大做强规模的重要性,由始至终支持苏睿在阳泉遥地区推进此项工作;金全友则认为汽车产业脱离整车制造谈整合都是浮云,等于把猪养胖了送给屠夫宰,缺乏战略意义,上任以来一直泼冷水、打拦头板子。

曹巍也是妙人,见状不与金全友正面冲突,以党正分开为由避免争端,压力全到了苏睿肩上。

苏睿则采取“低调务实只做不说”策略,省府层面大会小会绕开汽车产业整合话题,但私底下与阳泉遥三市领导、实地考察视察时却毫不含糊,旗帜鲜明地力促此项工作,上次在蓝京、伊宫瑜面前抛出德国进口生产线鼓励竞争就是明证。

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攻势,而蒋震摆出绝不妥协的架势,省领导站在哪边呢?态度并不明朗,都泛泛而谈“来的都是客”、“不要让投资商心冷”等等,分寸把握方面主要看地方正府。

遥泽市府大院,打开始起乔大超就主推蒋震,之后曹操上门求见也被婉拒,立场相当鲜明;孔平生等市领导起初与蒋震关系也很融洽,不过具体操作、手续申报审批等流程性的东西都在正府这边,自然而然,蒋震跟乔大超关系迅速升温,令得孔平生等市领导颇为感冒,就在这里曹操主动送上门来,现成的枪焉有不用之理?立即调转过来对付蒋震,制衡乔大超。

偏偏就在此节骨眼上,蓝京在区长办公会上提出“正府不干预、市场化竞争”思路,明确主张正府在产业结构调整、整合、合并过程中要管住嘴,管住手,管住权力的冲动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: